馬駒橋流浪記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 日期: 2023-08-04

李華把在馬駒橋的漂泊生活稱為“流浪”——離開家鄉(xiāng),來到陌生的環(huán)境,住所、工作和收入都是臨時的。但它不同于乞討,而是通過自己的勞動,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(本文首發(fā)于南方人物周刊)

李華經(jīng)常在涼水河河畔搭個帳篷剪輯視頻,有時也夜宿在此。河邊很清靜,微風陣陣,比室內(nèi)還涼爽。李華稱之為“藍天賓館”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李華,38歲,初中畢業(yè)后離開老家河北張家口開始“北漂”,至今已滿20年。他形容這是一段“人生如夢”的歲月:上過流水線、做過月薪過萬的銷售、創(chuàng)辦過公司,如今“流浪”在馬駒橋。

2023年2月,一對來自西安的夫妻拖著行李準備離開馬駒橋。他們來京兩天,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生意興隆時,李華手機里的零花錢長期保持在五位數(shù),經(jīng)常帶客戶出入高檔飯店。新冠疫情期間,公司破產(chǎn),他的人生就像銀行卡里的存款一樣重又回到起點。

2021年春節(jié)剛過,李華在工友的介紹下來到北京馬駒橋勞務市場。這里是全國著名的臨時工聚集地,最大的特點是臨時、日結(jié)和人口流動性大。據(jù)北京市通州區(qū)人民政府網(wǎng)站2020年7月的數(shù)據(jù),馬駒橋鎮(zhèn)鎮(zhèn)域面積82平方千米,實有人口15萬,其中,流動人口超過10萬。

馬駒橋一家中介公司門前張貼的招聘信息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來馬駒橋找活兒的多數(shù)是各地的農(nóng)民工,中介提供的工作大多是技術含量不高的體力活兒:搬運工、快遞、保安、分揀員、保潔……李華站在路口,看著一家家中介門店外擁擠的人群,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會跟這里產(chǎn)生交集。

傍晚時分的馬駒橋商業(yè)街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務工人員在馬駒橋商業(yè)街路口等待合適的工作。共享單車是他們臨時的座位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剛開始,他干過一段時間倉庫分揀。貨物不是很重,但是倉庫很大,需要來回不停地跑,每天至少走3萬步,還要跳上跳下地封箱裝車。一天工作12小時,有時是十四五個小時,一個月到手4000元。干了一陣,他的身體出現(xiàn)問題,渾身關節(jié)痛,只能吃止疼片硬扛。熬到休息日,躺一整天都緩不過來。

于是,李華轉(zhuǎn)干日結(jié),自己可以相對靈活地安排休息。2023年開始,他明顯感到活兒少了,工錢也在縮水。比如保安,2022年日結(jié)(工作12小時)能拿到180元至200元,如今的行情只有150元左右。

馬駒橋橋下的帳篷是一些務工人員歇腳的地方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就餐間隙,李華拍攝一位服務員大姐唱歌。他的短視頻記錄了自己和工友們在馬駒橋的生活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最近半個月李華只接到兩單活,分別是貨車司機和搬運工,每天工作六七個小時,薪酬200元,這是通過熟人介紹的“內(nèi)部價”。一位工友轉(zhuǎn)給李華一個單人間,月租450元,算是馬駒橋周邊比較便宜的價位。押一付一后,他的賬戶又快“歸零”了。

人到中年,李華已經(jīng)過了“35歲以下”的黃金應聘年齡,而且身體不能再承受高強度的勞動和長期夜班。對他而言,日結(jié)是更好的選擇,“時間比較自由,干一兩天,工錢能及時結(jié)賬,手頭有現(xiàn)錢。長期的活兒,工資要壓一個月。”至于保險,“顧不上那么多了?!惫酒飘a(chǎn)后,李華的社保一直斷繳,至今沒有補上。

馬駒橋生活成本低廉,十幾塊錢的盒飯就能吃飽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李華在出租屋內(nèi)為視頻配音。一位工友轉(zhuǎn)給他一個單人間,月租450元,算是馬駒橋周邊比較便宜的價位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李華在馬駒橋橋上直播。幾乎每晚他都會直播一兩個小時,跟粉絲們聊聊天。直播中的打賞是他收入的一部分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快遞員、保安、貨車司機、搬運工,李華都干過。班上得累,更重要的是,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每天除了上班和睡覺,沒有任何多余的時間去“思考或者想點別的事”,長此下去,“人就廢了?!?/p>

他想自己琢磨著找條新的出路——除了這些純體力的工作,能不能換個思路,找到新的收入來源?李華無意間聽說做短視頻能靠流量獲得收益,就嘗試用視頻記錄自己和工友們在馬駒橋的生活。

跳脫出現(xiàn)實的沉重,李華鏡頭下的馬駒橋是輕快明亮的,這里有“該吃吃該喝喝該勞動的時候去勞動”、只為讓家人和自己都“幸福生活每一天”的甘肅小伙“馬駒橋相聲哥”;有趁著屋外暴雨、忙里偷閑拿著湯勺當麥克風引吭高歌的服務員大姐……

2023年7月26日,暴雨中趕路的人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除了工友的故事,李華還發(fā)揮自己的幽默詼諧,制作了《城市流浪生存》系列短片,實地探尋在北京可以免費夜宿的場所以及馬駒橋周邊“隱形的福利”——麥當勞的空調(diào)、快餐店的西瓜和綠豆湯、網(wǎng)吧的淋浴間、酒店大堂的咖啡和果汁,只要“臉皮厚”,都能免費享用。

李華把在馬駒橋的漂泊生活稱為“流浪”——離開家鄉(xiāng),來到陌生的環(huán)境,住所、工作和收入都是臨時的。但它不同于乞討,而是通過自己的勞動,在夾縫中求得生存。

他的個人短視頻賬號“李幫主流浪記”時不時出個“爆款”,流量漸漸好起來,目前有超過11萬粉絲。

甘肅小伙“馬駒橋相聲哥”(23歲)在出租屋內(nèi)為工友們沖泡自己家鄉(xiāng)的罐罐茶。來京八年,他每天都要喝上一杯罐罐茶,有時就著燒餅或饅頭,就是一頓早飯。年輕、外形好,“相聲哥”經(jīng)常能接到酒店服務員的活,日常也穿著“三黑”(黑西褲、黑皮鞋、黑襪子)和白襯衫。他很少從事重體力工作,“無論給多少錢都不稀罕,因為自己的身體是最重要的?!?span id="s1ifzys" class="cm_pic_author" style="color: #aaa;">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“我的粉絲里不只有工友,還有白領和老板,大家都想在日常枯燥的生活中看到一絲希望——有些白領,不喜歡自己的工作,但又不能輕易辭職。對他們來說,看我的視頻寄托著對自由的向往?!痹欣习鍖iT請李華去陪聊,住酒店,吃大餐。他去了幾次,但很快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沉迷于此自己不會有任何提升,還是要找到一個未來發(fā)展的方向。

短視頻算是一個,“我現(xiàn)在接一些比較累的日結(jié)活,這本身就是拍攝素材。干活可以掙到錢,拍視頻可以增加一份收入,它們是相互融合的。”李華通過網(wǎng)上教程自學剪輯,自己寫文案并配音。拍攝和制作一條視頻大概需要兩天,每條的收益根據(jù)點擊量從十幾塊到上百、上千元不等。他的夢想是成立工作室,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帶貨,獲得穩(wěn)定的收入。

路邊出售工服和工鞋的攤位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在李華看來,馬駒橋的氛圍是把雙刃劍,一方面提供了工作機會,但低廉的生活成本也促使一些人選擇“躺平”?!斑@里有20塊錢一天的床位,帶空調(diào)和WiFi。躺著也不容易餓,餓了去吃頓12塊錢的盒飯,管飽。干幾天活的收入夠躺一陣的,日復一日,很多人習慣了這種生活,就很難走出去了。反過來講,他們即使不躺著,出去辛苦工作一個月,掙三四千,也缺乏動力?!?/p>

夜晚的馬駒橋商業(yè)街,務工人員仍未散去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梁辰/圖)

2023年年初,為了逃離寒冷的北方,同時也想換個地方發(fā)展,李華用手頭的25000元買了輛二手車,一路開到廣州。沿途用粉絲送來的保暖設備在車上過夜。

李華在南方的發(fā)展并不順利,但他完成了一個心愿,“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,在北方最冷的時候,一路向南,越走越溫暖,從一片荒蕪到逐漸看見綠色。這趟自駕讓我體驗到一步步去實現(xiàn)夢想的感覺,很有成就感?!?/p>

網(wǎng)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0期 總第810期
出版時間:2024年10月21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